瑞士滑雪.JPG 

滑雪這個運動,初學者的第一堂課,當然是認識裝備。從裡層到外層的服裝,貼身的物件。

俗話說,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當然要把這個部份先妥善的準備好,來到雪地,才能夠心無旁鶩的好好來學滑雪囉。

所以呢?在即將展開的一連串的滑雪介紹之前,就先針對基本的服裝來做個最簡單的介紹。

 

首先要瞭解,滑雪是一種運動,而且對於初學者來說,是一種高熱量、高運動量的運動。

而且由於初學者的運動形態尚不穩定,所以不時會有運動到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狀況,所以在這個前提之下,做為準備的基礎,會比較有概念。

 來到滑雪場,一般的溫度大約在零下十度到零上三、五度之間,外面的空氣偏涼、偏乾。但又從事高熱量的運動,伴隨著大量的出汗,是不是讓人很衝突,很無所適從?

 

由於體表會有大量的熱量散失,伴隨著大量的出汗現象,所以最貼近身體表層的「內衣」也就是一般稱為「base layer」的底層穿著必須有良好的吸溼和排汗(註1)功能。千萬不要再把過去一般認為舒適的「棉」質衛生衣拿來當底層!因為儘管棉質的衣服觸感良好,穿著舒適,但是棉的纖維吸水性好,不過就是因為吸附性太好,所以不易排出水份。那就可想而知了,在外面溫度平均零度的環境中,你身上的底層衣不斷吸附著體表排出的汗水,於是,冷冰冰的內衣只會加速帶走你體表的熱量(註2),不用太久,就算你外面穿著的是狗鐵絲(Gore-tex)等級的高檔風雨衣,但重要的是你身體的溫度仍然不斷的被帶走,用不了多久,就開始混身發抖,就別說要好好的來學滑雪了。

 

有了這樣的概念,來準備滑雪時的各種服裝,那就簡單多了。首先我們的內衣、褲,最好選擇具有良好吸溼排汗功能的衣褲,讓身體不斷排出的汗水和體熱能很快的被吸附,並且往外排出,那至少能確保身體表層接觸的底層衣始終維持乾爽,維持體表的溫度。

吸溼排汗布料.bmp (排汗材質的說明)

另外排汗又有短袖和長袖的區別,衣服的厚度也隨著夏季使用或冬季使用而有不同,一般為了強化保暖功能,有的是加強了厚度,有的則是在內層還加上刷毛的處理,至於怎麼挑,你個人怕不怕冷就成了最主要的問題了。今年國內出現不少標榜「發熱」、「保暖」的功能性產品,當然各家使用了不同的技術,但只要能上述的效果,其實,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
排汗內衣.jpg  排汗內褲.jpg 


除了內層的服裝有良好的吸溼排汗效果,中層「Insulation Layer」也非常重要。Insulation Layer是絕緣層,在內層穿著和最外層的遮風擋雨外套之間,用來保暖的最重要一層。在過去傳統紡織品當道的時代,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多穿幾件棉質、或是毛衣,讓這每件衣服間都有一層又一層的薄薄空氣層,為什麼會保暖?因為每一層薄薄的空氣層都製造出一層空氣「絕緣層」。

 保暖圖示.jpg (圖示為3M的新絲舒眠效果說明,但各種絕緣層的效果都是同樣的道理)

使得體表和外面的冷空氣不會直接接觸,所以體溫不會直接被外面的冷空氣給帶走,因此能保持舒適。但同樣的道理,當你從事運動、甚至是長距離走路時,體表產生的熱量也會被封在這一層又一層的空氣層中,於是開始感到悶熱與不適,之後衍生出來的「洋蔥式著法」(註3)就是解決這種問題的一大妙計。


在現今的紡織科技中,已經能夠製造輕便的絕緣層,除了過去的棉質衣物、天然的羊毛衣物、羽絨衣、或是各種人造纖維的產品(即俗稱polartec、pile、刷毛材質)。這一層的最主要功能即在人的內衣和外層之間,製造一個「空氣絕緣層」,讓這個空氣絕緣層來阻絕體表溫度的散失,以及和外面冷空氣的接觸。現今的科技讓這個絕緣層不再厚重,而能以輕量化、高效率的方式提供一樣的效果。而方便的中層除了全開式的拉鍊外,還有1/4拉鍊的開襟款式,拉鍊式的設計,主要是為了方便拉開散熱,或是拉上保暖,完全視使用者的需要來決定。

   保暖中層衣.jpg 套頭中層衣.jpg 

(拉鍊式的設計方便調整,很容易來調節體溫和透氣的狀況)


有了好的底層和中層,再來就是最外層,隨時和外面的冷空氣,甚至是和雨、雪接觸的最外層。講到這一層,最有名氣,為大家所熟知的應該就是狗鐵絲(Gore-tex)了,這個材質以它的超高防水透氣功能而聞名全世界,不過現在相類似的產品越來越多,大家的選擇也愈多樣化。

GORE-TEXmark.jpg gore-tex.png gore-tex說明.jpg 

(保證乾爽,使得儘管價格高昂,依然有不錯的銷路和市場)


外層的需求在於防風、防水和透氣,因為滑雪運動的外在環境經常有風雨或風雪,就算是大晴天,初學者其實也有不少與雪地「親密接觸」的機會。所以至少要具備基本的防風防水功能,但是由於滑雪運動體表會發散大量的熱量,加上底層和中層不斷的排出熱氣,所以外層最好有一定的透氣功能,才不會把這些熱氣封在身上,造成不適。也由於戈爾公司的產品標榜的高防水、高透氣效果,儘管訂價高貴,依然有不錯的市場。

滑雪外套.JPG 滑雪裝.JPG 5372367506_f2520d8d09_o.jpg 

(帥氣的外套、炫麗的外型或顏色,往往令人成為雪地上的焦點,這也是選擇時的重要考量^^)

滑雪跌倒.JPG 滑雪跌倒之二.JPG

(就因為經常會與雪面有大量的接觸,才有防水的需求。等到進入一定的水準,就會現,雪衣雪褲防不防水,其實並不那麼重要) 

 

上半身解釋完了,其實下半身也是同樣的道理。最底層最好選擇吸溼排汗的內層,中間以貼身的保暖絕緣層為主,再加上外層的防風防水外褲,是選擇時最重要的考量。

 

除了全身的裡外穿著,再來就是腳底上的襪子。由於滑雪所穿的鞋子,不管SKI或是SNOWBOARD都是高筒的靴子,而且是緊緊的綁在腳上,為了避免對小腿脛骨過度磨擦造成破皮或受傷,所以一般建議選具有一定厚度的長筒襪,但是又希望有良好的透氣和排汗效果,才不會滑雪一整天下來,也把悶出一腳汗,所以比較合適的選項是長筒的吸溼排汗運動襪。

滑雪襪.jpg 

再來看看手上的手套,所要參考的因素和前面的各種裝備一模一樣,要有基本的防水效果,又要具有保暖的功能,有人會選擇上千元的狗鐵絲產品,也有人帶著兩雙「號稱防水」的機車手套替換著使用,若是以省錢為原則將就著用,也勉強OK囉。

 

防水手套之一.jpg 防手水套之二.jpg 防水手套之三.gif 

除了這些東西,再來會建議準備的就是一副合用的風鏡(雪鏡)。由於雪地上紫外線的反射比起一般地面要高出70%,也就是當你晴天時站在純白的雪地上,除了來自天上的紫外線之外,地面也另外反射了70%的紫外線,如果眼睛沒有做任何的處理或隔離,會有雪盲的危險。加上滑雪時的冰冷的風,也會對雙眼造成不適,所以一副能適當隔離紫外線、又能保護眼睛的風鏡也是相當重要的裝備。

 雪鏡之二.jpg 雪鏡之一.jpg 

接著,提醒所有想滑雪的朋友,大家天冷時會圍上圍巾,但是滑雪時可盡量不要帶圍巾。因為在雪場上坐纜車上山,要是掛著一截圍巾在外頭,可能會有被夾住而「勒頸」的危險,所以不妨試試把騎單車時用的多功能頭巾,把它對折起來再套在脖子上,要是口鼻不適,也能把它拉起來當口罩,或是挑個「頸圍」,這是以PILE一類的刷毛材質所製作,讓人拿來圍脖子或兼著當口罩所使用。方便而且輕巧,又不佔空間,是滑雪運動的好選擇。

 毛帽之二.jpg 

另外就是頭部的保暖了!人除了藉由毛細孔來進行體溫調節之外,體溫有70%是由頭部來發散,因此當你在寒冷的天候中從事戶外運動時,頭部的保暖一定要做好。除了客額部份的保暖要注意,耳朵也要好好的保護好。所以一頂能包覆到耳朵的毛線帽,或是一個具有厚度,有保暖功能的頭帶,也能使你在滑雪時更舒服,更自在的享受滑雪的樂趣。

 

 

 

註1:吸溼排汗:隨著紡織科技的發達,靠著織法、不同纖維的組合或是化學葯劑的處理,使得纖維的裡層和外層具有不同的水份吸附功能和傳導速度。一般是內層有良好的吸水性,並且很快的傳到表層,同時靠著毛細現象擴散揮發面積,達到快乾的效果。

 

註2:水的溫度傳導是空氣的25倍,所以當身體表層的衣物帶有水份,會加速帶走體表的溫度,特別容易感到寒冷。

 

註3:像洋蔥一樣,一層一層的穿著方式。吸溼排汗的內層+隔離冷空氣保持溫度的中層+擋風擋雨的外層,隨時能因應室內室外溫度的改變而做調整的穿著方式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ogerchen4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